水質清淨、氣候溫和的台中新社台地,是孕育香菇的理想搖籃,密布的菇寮採家庭式經營,平均每戶擁有1甲地。23歲的徐聖傑用心呵護父母傳承的家業,採菇身手一流。 (林格立)
從小到大,我們在餐桌上總能嚐到伴隨香菇的佳餚;生鮮香菇最能保留營養及原始美味,用薑拌炒就很好吃,香Q有嚼勁的乾香菇應用廣泛,是逢年過節的高雅禮品。
喜歡香菇的你,可能不曉得,我們對乾香菇的味覺記憶,其實長年被「台中新社」這個單一產區所左右;新社生產的香菇占全台一半以上,國人吃到的國產乾香菇,更有8成來自新社。
看似不起眼的小香菇,為新社帶來18.5億元年產值,更創造了富麗農村的景象。且來看看小小鄉鎮如何成就香菇大業!
初秋時節,若你專程前往台中市新社區拜訪名聞遐邇的「香菇」,菇農可能會帶點歉咎又流露放鬆神色地告訴你:「現在已經是採收的尾聲啦!你若提早來,最好是端午節後,夏菇的『爆發力』正強,朵朵圓厚漂亮,不過,那時全庄人都忙翻了,恐怕也沒時間接待你!」
話雖如此,走進這個即將邁入休耕期(每年中秋到農曆11月)的香菇重鎮,仍感受得到一股勤奮的活力。
收成較晚的菇農,自家院埕內從早到晚都圍坐著三五位中老年人,他們不是在閒坐抬槓,而是俐落地持剪刀剪菇腳,只因上午採下的香菇,若不立刻整理、烘乾,就會喪失新鮮度。
剪菇區的後方,一台台熱風烘乾機正隆隆作響;800公斤香菇歷經20小時低溫烘乾(最高70度),累積的濃郁香氣隨爐門乍開傾洩而出,要立刻加以包裝才能封藏這香氣並確保乾燥。
下午4點,採菇作業二度上演,「若菇傘上午只有5分開,就留到下午7分開時再來採,拖到隔天就會變得太開,味道會變差,」新社水井庄的菇農魏美玉解釋。
向晚時分,雲霧四起的小鎮仍有人在奔走,只見市街這頭,盤商的貨車正逐戶詢價收購剛出爐的乾香菇,沉睡中的空蕩菇舍也可能突然亮起,原來上萬包剛接種完、從附近「太空包製造廠」送來的太空包準備入庫,眾人合力鋪排一番,接著就是漫長的養菌期──菌絲要花4個月才能「走」遍整包培養土,屆時俗名「黑早」的高品質冬菇,又將成為菇農們一日三顧、又愛又恨的麻煩寶貝。
參考資料:台灣光華雜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