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寫作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寫作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01/22

寫論文、做報告必備的16個 WORD 技巧

到了寒假總是許多研究生們為自己的畢業論文拼命的時候,但是當再打論文時,發現有很多 WORD 的功能都不會用,內容打完後還有更麻煩的校稿動作等著,有時候把一張圖片的位置移動之後,發現後面的文章也跟著移位,或是本來該在下一頁的章節標題標題卻跑到前一章的尾端…一次次的校對、修改、校對、修改越弄越煩,甚至大吐WORD的不是。天啊!辛苦做了兩年的研究,想不到後面還有這關,真的是…不知道怎麼說才好!

不用煩、不用悶,硬是要學把做論文時常碰到的難題在這裡一一幫你解答,希望能幫助你在做論文時能夠順利,以下內容我用 WORD 2007(簡稱 2007)為範例,使用 2003 的朋友可能就要稍微找一下功能放在哪裡了(大致上不會差太多)

你有以下煩惱嗎?
  1. 隨時存檔、多處備份以確保論文安全!
  2. 常用快速鍵,省時又方便!(常用快速鍵一覽表)
  3. 「段落」和「換行」的差別(非常重要的觀念)
  4. 每段的縮排要怎麼弄比較正確?(不應該用空白鍵來調整文字位置)
  5. 參考文獻或內容需要用到上下標時該怎麼設定?
  6. 特殊的單位或符號要怎麼輸入?
  7. 如何做"西式"表格?
  8. 用[F4]快速鍵重覆上一個動作(如調整字體格式)
  9. (A)、(B)、(C)這種符號要怎麼讓WORD自動產生?
  10. 要如何正確的讓下一個章、節下從下一頁開始?
  11. 如何用WORD設計方程式
  12. 如何裁剪圖片多餘的部分?
  13. 如何自動產生章節目錄及圖表目錄?
  14. 不想用上一個方法,手動KEY目錄也可以很整齊
  15. 如何在同一份文件設定不同格式的頁碼?(如 I、II、III 之後接1、2、3、4)
  16. 土法煉鋼插入不同格式的頁碼
  17. 更多新的Word技巧全部整理在「Word技巧」分類中
1.隨時存檔、多處備份以確保論文安全!

有錢的時候就要多存一些,免得沒錢時三餐吃泡麵。寫論文也是一樣,一定要隨時做存檔的動作,避免電腦突然當機而讓幾個小時的努力全都白費,如果嫌存檔麻煩,建議你用﹝Ctrl﹞+﹝S﹞的存檔快速鍵來儲存檔案,順句子或是找靈感的時候就順手按一下﹝Ctrl﹞+﹝S﹞!

另外,寫到一個段落之後,除了把檔案存在你的隨身碟之外,最好能夠儲存一份到電腦硬碟裡面,盡量不要把檔案存放在同一個儲存裝置上以分散風險

[ 回到目錄 ]

2.常用快速鍵,省時又方便!

WORD 的功能一代比一代強大,如果每個功能都要用滑鼠點來點去的話,你會發現你的手一會要碰滑鼠,一會又要用鍵盤,移來移去時間都浪費掉了!

熟悉 WORD 的快速鍵可以幫助你省下大量的時間,常用的功能只要透過鍵盤就可以做到,不用勞駕滑鼠出馬,一個鍵盤打字、修改都OK!

功能
快速鍵

全選
[Ctrl]+[A]

複製
[Ctrl]+[C]

剪下
[Ctrl]+[X]

貼上
[Ctrl]+[V]

存檔
[Ctrl]+[S]

字型粗體
[Ctrl]+[B]

斜體
[Ctrl]+[I]

底線
[Ctrl]+[U]

文字置左
[Ctrl]+[L]

置中
[Ctrl]+[E]

置右
[Ctrl]+[R]

還原(上一步)
[Ctrl]+[Z]

列印
[Ctrl]+[P]

開啟舊檔
[Ctrl]+[F2]

[ 回到目錄 ]

3.「段落」和「換行」的差別

在WORD裡,按[Enter]產生的換行動作就是「段落」的區隔,換句話說,按[Enter]後再輸入的內容就是一個新段落;而按[Shift]+[Enter]則是在段落裡進行換行的動作,換行後輸入的內容仍屬於原段落。

段落分段

如果沒有適當的使用段落和換行,當你在調整段落設定時就會造成文章大亂。

[ 回到目錄 ]

4.每段的縮排要怎麼弄比較正確?

中文寫作方式在每段的開頭都會縮排兩個字元的位置,但是常常有人卻以按四次空白鍵或是切換到全形後按兩次空白鍵來縮排,這樣的做法雖然看起來差不多,但實際上是錯誤的。正確的縮排只要按一次按鍵,而且不需要每個段落前都要自己按空白鍵縮排,有簡便的功能,為何不用呢?

在 WORD 裡,按一下鍵盤左邊的[Tab]鍵文章就會自動縮排兩個中文字的空間。當段落完成後,按[Enter]換到下一個段落時,WORD 就會自動幫你把下段的第一行縮排,不用再調整一次。

文章縮排

紅框的部份就是按空白鍵縮排,藍框則是用Tab鍵縮排。

[ 回到目錄 ]

5.參考文獻或內容需要用到上下標時該怎麼設定?

這個問題通常發生在不熟悉 2007 介面的新手,或是發生在眼睛有點失焦的朋友上,因為在 2007 上已經把上下標功能作到介面上了,不用像以前還要按右鍵選擇字型等等霹靂啪啦的動作了。

上下標功能

如上圖,選取要上下標的文字後,切換到 2007 上的[常用]功能標籤,點選上標(或下標)功能鍵就可以了。

上下標範例

[ 回到目錄 ]

6.特殊的單位或符號要怎麼輸入?

作論文多少會用到一些單位符號,例如:「℃」、「$」 …等。在 2007 的新介面中,一改以前要從下拉選單中找尋「符號」的功能,現在只要切換到[插入]功能標籤,在視窗右邊就可以找到插入符號的「特殊符號」區塊,這裡提供一些常用的標點符號,如果要找數學符號或其他符號的話,在「特殊符號」區塊下方點一下[,符號],裡面有更多的符號可以選擇。

插入符號

也可以用網友寫好的特殊符號程式來輸入:重灌狂人

[ 回到目錄 ]

7.如何做"西式"表格?

有時候論文裡的表格必須使用西式的格式來做,以前我們要得拉出表格後再去設定表格的框線,用 2007 可以省掉這個步驟,直接套用內建的表格格式後稍微修改一下就可以了。

表格設計好後,選擇[設計]功能標籤,然後選擇如下圖的樣式。

選擇表格樣式

這時候表格就會變成西式表格了,但是我們要把底色去除,所以把有底色的欄位選起來,在[設計]功能標籤的「網底」中選擇白色,其他的依樣畫葫蘆就完成了。

改變網底

完成西式表格

[ 回到目錄 ]

8.用[F4]快速鍵重覆上一個動作

如果你有一大堆不同區域的文字需要改變樣式(例如:改變大小、加粗、加底線…等)除了用複製格式的小毛刷外,你也可以按鍵盤的[F4]來重複上一個動作。不過和小毛刷不同的是,[F4]是重複上一次動作,也就是說上個動作若是把文字加粗,選取目標文字後按下[F4]就可以把文字設粗體;小毛刷則是複製文字上的所有格式到下一個文字上

[ 回到目錄 ]

9.(A)、(B)、(C)這種編號要如何讓WORD自動產生?

常常有朋友在 WORD 輸入編號時都以手動的方式輸入,但是這樣的做法一旦遇到換行或有階層上的區別時就會產生對齊的困擾,因此在編號時一定要善用 WORD 的編號功能才能事半功倍。

在 2007 的[常用]功能標籤裡可以找到如下圖紅色框框的編號按鈕。

編號

基本上會用到的是左邊算來的第一、二個,也就是項目符號和編號。最右邊的是多層次清單,這個項目大多是給章節用的,這裡我就不提它了。

當點下項目符號或是編號後,WORD畫面上就會出現對應的符號。如下面這張圖,A、B兩個編號的階層1都是使用編號,階層2也是使用編號,階層3(項目1、2)使用的則是項目符號。

編號階層

不論是要在哪個階層使用什麼符號都可以自由設定。在編號或項目上按一下滑鼠右鍵,選擇要更改為編號或項目符號後,右邊會出線編號庫供你選擇。如果找不到需要的編號時,可以從編號庫下面的[定義新的編號格式]來修改

設定編號階層類型

階層的縮排方法:

同一個階層要換下一個項目只要按[Enter]即可,但當下一個項目或編號要設定為第二階層時,則將word的「I」指標移到該項目的最前面,然後按下[Tab]鍵即可縮排到下一階層。

[ 回到目錄 ]

10.如何正確的讓下一個章、節下從下一頁開始?

這個問題有什麼寫的價值,不是就一直按Enter按到換頁就可以了嗎?當然不是,這樣想的話就太小看 WORD 了,其實分頁的方法 WORD 也有相關的功能可以使用,雖然土法煉鋼換行法也是行得通,但缺點就是只要前面修一修,後面改一改之後,你會發現某一章的標題本來應該在某一頁的最上面,但是改完後卻跟上一章的結尾擺在同一頁,這時就得重頭一頁一頁慢慢看、慢慢改,改到天荒地老、改到精疲力盡、改到發慌、改到老闆 CALL 手機…算了吧!看過這篇後趕快把Enter換頁法忘掉,用正確的方法來寫。

分頁符號

WORD 裡面有一項功能叫做「分頁符號」,簡單來說就是在分頁符號之後的內容一律從下一頁開始。通常它會插入在每個章節最後一行底下,所以不論你每個章節的分頁符號前加多少圖片或改多少內容,下一章的開頭永遠不會跟前一章黏在一起。

使用分頁符號

[ 回到目錄 ]

11.如何用 WORD 設計方程式

論文裡常會用方程式來敘述某種理論的計算方法,在 2003 裡必須要安裝方程式編輯器,而 2007 把這個功能給內建了。

方程式

在[插入]功能標籤的右邊就可以找到這個功能,而方程式圖案下方拉出下拉選單後可以看到一些內建的公式,套用後可以再修改。

插入方程式

如果內建的公式都不是你要的,拉出方程式圖案下方的選單,後選擇[插入新方程式](或按方程式的「 π」鈕)就可以自行設計。

設計介面上有結構和符號兩個區塊,通常會先建立結構後再輸入符號,看你的公式怎麼寫就想想看吧!

先選擇結構再選符號

[ 回到目錄 ]

12.如何裁剪圖片多餘的部分?

如果圖片太大,或有些多餘的部分想把它切除必須先用繪圖軟體或小畫家來做,但其實可以不用這麼麻煩。WORD 可以幫你做基本的圖片處理,裁切圖片交給 WORD 就行了!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圖都可以裁剪,只有如 jpg、bmp、gif、png…等等的圖片檔案才可,如從 EXCEL 或其他數據處理軟體貼過來的資料圖表就無法支援裁剪了,總而言之,只能切「圖檔」

裁剪圖片方法

在圖片上點兩下滑鼠左鍵,2007 會自動切換到[格式]功能標籤。在功能表右邊會找到如下圖的圖示,點一下[裁剪]後圖上會出現八個裁剪點。

剪裁圖片

如下圖,將滑鼠移到紅色框框的裁剪點後,按住滑鼠左鍵拖曳即可剪裁圖片。

[ 回到目錄 ]

13.如何自動產生章節目錄及圖表目錄?

這部份由於步驟較多,且我們曾經寫過於 2003 版的使用方法,請參考以下連結:

[ 回到目錄 ]

14.手動KEY目錄也可以很整齊

上面介紹的方法如果在最後才去做階層設定的話,你也許會覺得非常棘手,不過如果早就有用該法的打算而對內容標題做相關設定的話,它其實是最快、最方便的方法。不要緊,既然最後才做目錄,那用簡單一點的方法也不錯,反正只要整齊就行。

2007 裡有專為手動KEY目錄而設計的功能,和自己手動KEY的最大差別就在於對齊,用以下的方法做出來的目錄不管你怎麼修改,排版都不會亂掉,你可以親自試試看!

方法:

點選[參考資料]功能標籤後,在「目錄」下按出下拉選單,選擇「手動目錄」即可在頁面上插入一個目錄表。

插入手動目錄

可以針對每個標題做修改,後面頁數也能自行修改。

改變目錄文字

預設的目錄列數若不夠用,還可以自行複製每個階層的標題來擴展目錄。如下圖,在紅圈位置點一下滑鼠左鍵即可選取整列,複製後貼到下一行即可。

如果想把該行設為下一個階層,選取整行後,按一下[Tab]鍵把該行縮排後就可以了。

手動目錄

這樣是不是很整齊呢?那些「………………」是 WORD 自動產生的,會根據你的標題長度而改變,不會因為標題過長而把頁數往下一行換,就像這樣

不會換行

[ 回到目錄 ]

15.如何設定不同格式的頁碼?

論文完成後不少人都會因為頁碼的設定問題搞得頭昏腦漲,因為不管怎麼設定就是沒辦法設定出不同格式的頁碼。

設定不同格式的頁碼有兩種方式,一是透過 WORD 功能設定,二是土法煉鋼(方法16)。我喜歡直接在文件裡面做設定,因為如果用土法煉鋼的方法會使得自動產生章節及圖表目錄的功能無法使用。

要在同一份文件裡使用不同格式的頁碼就要使用「分節符號」的功能,符號之後的內容就是另一個節,兩個節的頁碼可以是各自獨立的,這時候你就可以插入不同格式的頁碼了。

方法(假設我要把摘要和目錄使用不同的頁碼格式):
  • 分節

    先按照方法10做好整篇論文的頁面分隔設定,把「I」游標移到摘要內容的最尾端(通常是關鍵字最後一個字後面),選擇[版面配置]功能標籤,在[分格設定]選擇「接續本頁」這樣就把摘要和目錄的「節」分開了。

    後面圖目錄、表目錄一直到論文內容也照這個方法設定,把全文的節都分好後再來進行插入頁碼的動作。

    插入分節符號

  • 插入頁碼

    接著,把「I」游標移到摘要頁的任意位置,選擇[插入] →[頁碼]→[頁面底端]並選擇頁碼放的位置。

    插入頁碼
    由於目錄頁碼使用的是羅馬數字,所以我們要先把頁碼格式更改一下。 把「I」游標移到目錄頁面的任一位置,選擇[插入] →[頁碼]→[頁碼格式]會出現如下的視窗。

    頁碼格式設定

    將數字格式改為羅馬數字,並將「頁碼編排方式」選為起始頁碼:I ,並按[確定] 。表示此頁頁碼不要與上一頁的連接。接下來就跟上面一樣的方式插入頁碼囉!

[ 回到目錄 ]

16.土法煉鋼插入不同格式的頁碼

如果不習慣用上述方法來做的話,你也可以把每個章節項目各存成一個獨立的檔案,例如摘要存成一個文件檔、目錄一個、內容一個,然後分開插入不同格式的頁碼,列印時只要告訴老闆裝訂順序就可以了。

[ 回到目錄 ]

希望這些內容對你有幫助,如果有任何錯誤或是需要補充的地方在下面留個言,我盡所能答覆。

關於 Werboy

硬是要學站長,網路上常被稱「硬大」,主修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副修網站架設與經營,出沒於Facebook、Google+等社群網站,對網路有變態等級的熱忱,喜歡接觸各種3C產品及科技資訊,曾參與撰寫國內資訊雜誌,目前專職經營《硬是要學》撰寫更多樣的主題內容。

更多Werboy的文章...

相關文章
  • [文書相關]OFFICE 2007技巧:更改儲存格式,不用擔心舊版本無法開啟了!
  • [文書相關]OFFICE技巧:2007 與2003 功能對照:找不到功能嗎? 看這就對了!
  • [文書相關] Word 2007 技巧:寫小說~看作文吧!
  • [文書相關] Word 2007技巧:快速抓出Word中的所有圖片!
  • [文書相關] 讓Office 2007的選單重返Office 2003的懷抱
  • [文書相關] OFFICE 2008 for Mac 轟動上市
  • [熱訊速報] 不要懷疑!1,990就能買到Office 2007終極版
  • 2012/01/21

    文章的起承轉合

    壹、為何要作文?
    我們為甚麼要學作文呢?就好比人們學說話一樣,為了彼此溝通,傳達訊息。但是,作文要比說話更困難一些,尤其一篇好的文章,更是要透過構思、整理、佈局、組織、修飾、書寫…等等,複雜的過程才能完成。此外,一篇好的文章,非但比說話更能明白的表達意涵,而且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在千百年之後,仍被世人傳唱誦讀;發揮它最大的教化功能。然而,並非每個人天生下來就會寫文章的,唯有透過正確的方法,用心的學習,才能寫好文章。王維老師的「EASY SHOW 題型式作文」,就是教導同學,如何透過明確的原理原則,有效的訓練方式,將傷腦筋的文章寫作,變成最駕輕就熟的學科。
    貳、文章組成的要素
    一篇完整的文章,是由「主旨」、「句子」、「段落」以及「標點符號」所組成的。

    一、主旨:一篇文章的主旨,就好比一個人的靈魂一樣。一個人沒有靈魂,縱使活著也沒有甚麼作為,因為他已經喪失了思考和創作的能力了。因此,寫文章一定要強調主旨,透過句子的組成,段落的安排;將主旨的意涵充分的表現出來。

    二、句子:句子可以說是組成一篇文章,最基本的元素。它好比是人體的「細胞」那麼微小,但卻扮演著重要的功能,因為人體唯有依賴好的細胞,才能身強體健;同樣的道理,只有明確、完整的句子,才能組成一篇優美動人的文章。因此,我們不應該忽略句子的重要性,唯有平時透過造句的練習,名言佳句的背誦,培養一身寫好句子的功夫,將來不論遇到甚麼題目,都能理充詞沛,言之有物。

    三、段落:如果說「主旨」是文章的靈魂,「句子」是文章的細胞,那麼「段落」鐵定是文章的四肢了,因為他將「主旨」要表達的意涵,分工合作的表現出來。所以每一個段落,都有他要表達的意義,段落分明,立意清楚,將文章主旨充分發揮出來;完成他被指派的任務,成就一篇優秀的文章。

    四、標點符號:古人寫的文章,沒有標點符號,所以讀起來很吃力,現代人為了閱讀方便,所以在寫文章時加入標點符號。如果我們能正確的使用標點符號,不但不會讓讀者眼花撩亂,而且可以使文意流暢、生動活潑、強弱分明,讓閱讀者興趣大增。

    參、寫作的基本模式

    一、基本的三段落
    一篇完整的文章,其實只需具備三個段落即可,即:主旨、本文和結論。
    主旨:文章的第一段,我們用來說明題目,以及文章要敘述的主要意思,字數較少。
    本文:即文章的第二段,用來詳細論說文章的主旨,以及要敘述的事情,字數要較多,內容要較完整。
    結論:即文章的第三段,字數可和第一段一樣長,不論是感想、啟示或是和主旨呼應,都可當作結論的內容

    二、完整的起承轉合
    「起、承、轉、合」的寫作方法,是經過許多人研究、試驗後,才歸納、整理出來的方法。雖然說寫作的方法應該活潑、有變化,但是只有先熟練了「起承轉合」的方法後,再靈活運用「起承轉合」,這樣的活潑變化,才不會使文章段落混亂、意思不清楚。

    起:是開頭第一段,它必須簡單而且明白地說明題目的大意,同時要生動、醒目的吸引讀者往下閱讀。

    承:是文章的第二段,意即「承接」上開頭的意思,將題目作更詳細的說明,或更廣義的延伸。

    轉:是文章的第三段,藉由不同角度舉證,來強化主旨的意涵,增添內容的豐富性,使文章活潑、有力量。

    合:就是文章的結論,一篇文章如果沒有精彩的結論,就不能算是成功的作品;因此結論必須富有情感,而且具有啟示性。

    ※王維的寫作理論※
    (原作者於 2009-03-20 23:21:40 重新編輯過)

    資料來源: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sID=2304653&bid=15&r=0&page=1

    [蒐起承轉合]如何快手寫文章─我的經驗實務分享

    image

    清·金聖歎《西廂記讀法》:”有此許多起承轉合,便令題目透出文字。” 起、承、轉、合本來就是中國人寫文章的經驗傳承。我寫了好幾百篇部落格文章,慢慢也發展出來一套系統,今天也在這裡寫出來,和大家切磋琢磨。

    我不敢班門弄斧,只是寫出我個人的想法。我在起承轉合之前加上一個蒐字,因為我是持續寫出文章,不是寫一篇文章而已,需要蒐集的這個因素的加入,話不多說,文章開始...

    image

    (0) 蒐─Collect

    我曾經在作家劉墉的書中看到以下的一段文字

    ...古人有所謂的「錦囊集句」,方法是將平日的靈感寫在小紙條上,先投入錦囊,有空時再取出來整理,將斷片的靈感集合為大的篇章。我也採取這個方法,不論乘車、走路,甚至上廁所時,只要有靈感,就寫在隨身攜帶的小本子或名片背後,統統集中在一個地方。雖然很可能一兩年之後,才有暇拿出來整理。...

    當時我就心嚮往之,後來成為部落客寫時間管理文章,有一天發現"收件匣"不就是"錦囊"嗎?

    收件匣幫助我們蒐集生活中的感動及文章的想法,不管是睡覺時、與人對話、開會等等,都會掉下一些體會及靈感,就利用好的蒐集工具集中一處。這樣的益處是,寫文章有源源不斷的好主題及好素材。

    因為這和寫好文章密切相關,但又不在寫"一篇文章"的範圍,因此額外挑出來講。

    image

    (1)起─心智圖或筆記本

    心理有了個想法,就可以開始寫文章了,也就是"起"。"起"就是把要寫這篇文章的素材放在一起。這裡我有一個魔術數字"15",也就是說有15個寫這篇文章的點子,我就能夠寫出一篇好文章。

    為什麼是15,寫好文章一定要有些想法,有些內容,有15個句子長度的點子,寫下來大約200─300字,我就有辦法發展出一篇1200─1500字的文章。在這個階段我會用三個方法來累積到15個點子...

    心智圖捕捉點子

    手寫在筆記本上

    打字在文書軟體

    這就像是把腦中的點子"倒"到心智圖、筆記本、文書軟體上,這樣子才能坐下一個動作"承"。

    image

    (2)承─金字塔原理

    "承"就是把這15個點子結構化,變成一篇言之有物的文章。能夠擁有15個字的想法,想必我們自己對這個主題一定有相當程度的了解,接著的重點是"如何讓讀者獲得和我們同一層次的了解?"

    我覺得這個問題的答案之一是--讓文章有邏輯性,讓讀者逐步深入了解我們理解事情的方法和思考的深度,進而讓讀者有自己的想法。

    因此,我們要將15個點子架構化,整合成三個主論點,抓出一個主題,加上前言及結論,就成了我們讓讀者了解這篇文章的結構。

    整合三個主要論點:先找出15個點子中,哪三個是主要論點

    每個論點三個支撐:每個主要論點要設計出三個支撐點子

    三主論點合成主題:在把三個主要論點融合成一個主題,就是題目

    再加上前言及結論:寫出前言(破題)、結尾(你要讀者採取的行動)

    整體文章平衡調整:調整每一個部分的文字數量,讓整個文章平衡

    這就是"承",但是這樣還不夠好,這是邏輯的思維,這樣的文章和讀者溝通OK,但是不能讓讀者感動,要讓讀者感動,要靠"轉"。

    image

    (3)轉─從右腦進入左腦

    "轉"對於我而言,就是如何將一篇左腦思維的文章,切換成右腦思維,讓讀者感動。我有兩個方式,一個是圖片、一個是潛意識

    a. 我用圖形來作為轉的工具

    一篇文章我會選定五張圖,一方面作為段落,讓讀者閱讀負擔變小,二方面為讀者提供視覺上的暗示,讓讀者更加容易讀懂文章,三方面,先找圖後寫文,圖形就是我寫文章段落的切入點。

    b. 我也運用潛意識的力量,這樣子說太玄了,簡單講究是睡覺

    當我覺得文章不夠好,我一定會睡一覺,"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睡覺的時候我常常會想到如何用一句話來描述這篇文章,這就是文章很好的切入點。

    圖形不同於文字,屬於右腦思考,讓我切換另外的角度思考同一個主題,豐富主體。睡覺,是運用潛意識的力量,讓我用更高的高度來看這篇文章,所以這才叫"轉"。最後,我們終於要把這個作品呈現出來,這就是"合"。

    image

    (4)合─開始動手寫文章

    "合"就是要寫文章了,我也有幾個小秘訣分享。

    首先,我會先寫三個主論點段落

    這樣的益處事先掌握住文章的精華,三個主論點,各自有三個支撐,把他們融合在一起,讓讀者知道這篇文章提供的內容。

    其次,我會找出好的文章切入點

    每一個段落,要有個切入點,切入點引導讀者進入文章的思考體系。我常常由圖形提供的切入點著手,寫下核心的三點架構,在單點架構中拼貼各個小論點成為一個主體,讓整篇文之非常豐富,又能兼顧左右腦平衡,發揮一圖抵千文的效果。

    接著,我會寫好文章開頭及結尾

    寫完文章主體後,再來思索破題,做出一個吸引讀者的開頭,通常是用文字去描述一個讓我感動畫面,讓讀者一讀就進入主體之內。有時我也會先寫結尾,一篇好文章會要讀者採取某些行動,結尾就是要要求讀者,請他採取某個行動。

    最後,我會檢視整個文章的平衡

    這樣的文章已經很好看了,但是還是要顧及平衡,才部會虎頭蛇尾或者開場鬆鬆,結尾過於厚實,這樣子也不好看。

    ”合”這個部分費時最久,為了整篇文章有統一的調性,最好一氣呵成,要是分成幾次寫完,就失去了整體的味道。

    image

    結論

    寫篇文章,不是要寫出驚世巨作,目標是寫出簡明的文章,和讀者溝通,並讓讀者採取您希望的行動。我有幾句結論如下

    思考寫作分開處理

    論點都有足夠支撐

    左腦及右腦的切換

    找到合適的切入點

    用心努力完成文章

    在我覺得,持續寫出好文章的關鍵,在於養成蒐集的習慣,畢竟沒有足夠的素材不可能寫出好文章,要有好素材,就要有蒐集的習慣。我也要要求各位,找尋自己適合的收件匣,這樣的益處是,您可以源源不斷寫出好文章。

    如果您使用iPhone,非常推薦我使用的收件匣Getideaz,這是專門設計來作為蒐集的工具,也歡迎到Getideaz的官方網站做更多的了解喔....

    資料來源:http://blog.xuite.net/twhsi/Blog/33407395-%5B%E8%92%90%E8%B5%B7%E6%89%BF%E8%BD%89%E5%90%88%5D%E5%A6%82%E4%BD%95%E5%BF%AB%E6%89%8B%E5%AF%AB%E6%96%87%E7%AB%A0%E2%94%80%E6%88%91%E7%9A%84%E7%B6%93%E9%A9%97%E5%AF%A6%E5%8B%99%E5%88%86%E4%BA%AB

    如何寫出一篇好文章:寫作該注意什麼? 《宇宙光雜誌》主編/邵正宏

    當網路越來越發達,火星文與網路慣用語已成為新世代的寫作用語,許多人開始注意到,這樣的現象扼殺了正統的寫作方式,有人甚至用火星文來撰寫求職信,結果 看得甄試官眉頭皺在一塊兒。學生參加基測所寫出的作文,更是有不少人錯字連篇、邏輯不通、成語亂用,結果領到一個大大的零分。

    因此,開始引起大眾反思,寫作能力的加強實在非常重要。但是,該如何寫出一篇好文章呢?
    學鋼琴,需要一遍又一遍的練習,寫作也是,不要以為會寫字就一定寫文章!沒有經過練習的階段,寫文章與彈鋼琴一樣困難。

    不過,「寫作練習」並不困難,它仍然有技巧可循,只要每天練習一點,假以時日,絕對有進步。以下我們就來談談一些寫作有關的注意事項。

    一、寫作歷程三階段

    學習寫作,一定會經過三個不同的階段。我們從小到大寫出來的文章也都在經歷這些階段,但是,如果中間有段時間一旦荒廢,那麼生疏之後,一切可能又要從頭再來。所以,再次強調「維持寫作習慣」非常重要。
    寫作歷程的階段有三,分述如下:

    (一)肯寫、敢寫:這是第一階段,先願意突破自己,肯開始寫,而且不怕寫壞
    ,用寫日記的方式可不間斷的練習。
    (二)能寫、會寫:寫作進入這一階段,已開始會模仿、思考、尋找素材,不斷
       創作。
    (三)多寫、擅寫:任何能力的加強,一定是有「質」之外,還要有「量」,寫
       作的量多了,自然就越寫越好。

    二、散文寫作的構思與重點

    (一)何謂散文?簡單一點說,就是不用韻、不用對偶句的文章,也就是一般白
       話文或古文。
    (二)散文寫作的重點:

    1. 必須帶出文章的主旨:所謂言之有物,就是指主旨清楚。文章的重點
        很清楚,不會令讀者感到不知所云。
    2. 通順不繞口:連接詞的運用,藉寫日記、寫信等方式加強。一篇文章
        基本的要求就是通順,而通順則是靠連接詞在文章中的運用,這是寫
        作的基本功,所以寫完自己讀一遍,也可找出連接詞用得不好之處。
    3. 不說教:不要在文章中教訓人,更不要大發厥辭地寫些自己也不易做
        到的事,這是人性化,也是人人都會有的反應,使文章中所提的例證,
        更具說服力。
    4. 對人、事、物感動後的聯想:

    (1)找出對比:例如有黑就有白,有明就有暗。
    (2)找出因果:例如肚子餓是因為沒吃飯。

    5. 感同身受:即同理心思考,經常從讀者的角度去思考,是否讀者能認
         同這樣的寫法或內容。

    (三)散文的構思:

    散文要寫得出色,題材與創意當然非常重要,所以思考訓練更是不能少,
    下列三種方式是最容易自我練習的思考訓練,可以養成習慣,常常練習。

    1. 連想訓練:垂直思考法,例:椅子→桌子→餐具→……
    2. 聯想訓練:水平思考法,例:椅子→貓(因為家裡的貓常坐在那兒)
    →加菲貓(因為家裡的貓是個玩偶)→千元大鈔(老公藏了私房錢在
         加菲貓裡)→…

    3. 圖像式思考:第三者角度、左腦思考,我們很習慣在腦海中幻想出畫面,這可以幫助我們編故事,例如搭捷運,上了車之後,旁邊站了位先生,我們就可在腦海中想像,他為何搭這班車,剛才他去了哪裡?
    現在又要往何處去?要辦什麼事?……一路編下去,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靈感就出來了 !

    三、小說的寫作與構思

    (一)小說是甚麼?最簡單的定義就是:有時間、地點、人物等要素的連續性故事。所以小說與散文不同之處,就在於其連接性。
    (二)小說五要素:既是連接性的故事,就要有下列五個要素,分別是:人物、場景、情節、結構、解答。所以當我們小說時,應也養成習慣,去分析一下這個故事中的五要素各有哪些?
    (三)從哪裡下手:不管小說種類怎麼區分,重點還是在於這個故事好不好看,精不精彩?所以小說的切入點就非常重要了,通常用人事時地物等五個方向去考慮切入點,是最常用的方法,分別如下:

    1.人:故事的主角、配角(第一、第二……)
    2.事:故事的特別事件、紀念性事件、關鍵事件……
    3.時:故事中特定的時間、季節、節期……
    4.地:主軸地點(飯店、車站、學校、單位、都市、國家、老地方……)
    5.物:藉紀念品、神秘物來引起讀者好奇或帶出懸疑。

    (四)小說寫作的重點

    1. 主旨為何?並確定大約字數:要先問自己:為什麼要寫這個故事,希望引起讀者何種思考?
    2. 刻劃人物角色,賦予其生命:這角色是生活中有可能存在的,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
    3. 確定故事發展的線路,如一條主線,兩條副線,故事的主線人物可以
        穿插幾條副線人物,但人物過多也要小心,因為有可能連作者自己都
        忘記曾寫過某個人物。
    4. 真實或虛構?是將新聞人物的採訪報導用小說方式寫出,還是創作一
        個新的小說故事,這兩者有所不同。
    5. 畫線:即故事架構圖。這是幫助自己在鋪陳故事之前能先有個大致的
        藍圖,而不至於在寫的時候,突然有別的靈感出現而增加太多新的內
        容,造成不易收尾的結果。
    6. 設定高潮點:每寫完一個段落就要回頭想想是否內容過於單調,或缺乏伏筆與誘因,這是提醒寫作者要注意讀者的閱讀情緒。
    7. 製造衝突、懸疑:這兩點永遠是小說之所以高潮迭起之因。
    8. 釋放線索:在最後提出解答前,應在前面的故事中就適時釋放線索,
        讓讀者也跟著期待故事的結局。

    (五)小說的氣氛:一篇小說之所以能吸引人一讀,甚至再讀,就因為其故事的創造合情合理,即便是虛幻的想像空間,也可有合理的敘述,否則武俠小說與科幻小說就不會這麼吸引人。因此小說必須掌握氣氛,其要點如下:

    1. 書中人物必須真實可信,個性有層次、有深度。
    2. 必須有濃厚的現場感,讀者彷彿身歷其境。
    3. 懂得描繪細節:如人物穿著、地理風景或場景描述,越具體越好。
    4. 寫出你最清楚的事,如果文中牽涉到專業的醫學、法律等問題,容易寫錯,那麼不如不寫。所以收集資料很重要,幫助自己寫出來的內容不會出錯。

    (六)小說呈現方式:小說的寫法技巧很多,故事的鋪陳也各有不同,以下幾種是常用的技巧。
    1. 直述法:在何時間、何地點、發生了什麼事?從頭開始說起。
    2. 倒述法:主角回述過往,或配角回述主角過往。
    3. 分析法:一個事件的發生,藉由眾人的口一一分析。 例:假設一事件為X,由ABCDE五人一一敘述自己了解的部份,抽絲剝繭, 最後真相大白。
    4. 跳接法:假設故事分成十大段,可以先講B,再講E,然後再跳回A,最後全部講完,由讀者自己去銜接前後因果順序。有部電影「黑色追緝令」就是典型的跳接說故事,可以參考。
    5. 向電影導演學習,勤作筆記,記錄一部電影的表現方式及故事發展的軌跡,這是最快的學習說故事技巧與學習如何鋪陳故事的捷徑。

    (七)人的故事最動人想想看,如果教科書用小說的方式寫出來,會不會更吸引人?過去就有學生建議,「如果上學就像看電影」,那該多好?可見,如果將一件看起來枯燥乏味的事,用生動活潑的方式表現出來,那可就增加學習的興趣了!而小說寫作正是最好的運用方式。例如張文亮教授寫的「法拉第的故事」就是將科學家研究物理的過程用小說寫出,使得一本原本可能枯燥的書便得生動有趣多了!而且以人物主角來寫作,可以看出人物本身的個性與品格,更有助於提升讀者的思考力。身為編輯人員,是為讀者建立閱讀習慣的第一位把關者,如果再邀請作者寫稿的同時,就先與作者溝通寫作方式,以小說對話、有場景、情節等內容來勾畫文章,相信將會呈現出更精采的內容。例如「達文西密碼」一書就可以算是一個小說式的博物館巡禮,介紹羅浮宮,但是卻透過一幅畫所隱含的密碼,這是很有創意的小說點子,不過既然是小說,就不能將其中的故事當真,卻可以製造讀者閱讀的樂趣。又比方金庸寫的「鹿鼎記」,其中就寫道,當年的中俄尼布楚條約是怎麼簽定的?

    原來是韋小寶率兵,在中俄邊境,打到彈盡援絕之時,突生一計,要士兵尿尿,形成冰箭,然後就靠這一枝枝冰箭,打敗俄軍,逼使俄國簽定尼布楚條約,但簽名時,因為韋小寶不識字,他唯一會寫的字就是他名字中間的「小」字,只要畫三點即可,因此他就簽了個「小」字,金庸還說,如果現在到故宮博物院將當年的尼布楚條約拿出來看,就會發現在左下角有三個點,那就是當年韋小寶簽的字。

    這就是小說迷人之處,讀者當然知道這是虛構的,但是小說家卻寫得合乎邏輯,使得讀者也願意跟著這個邏輯,繼續看故事如何發展,同時,也可大致了解,當年中俄的衝突,以及所簽定的條約為何。小說家不需要捏造假條約,或虛構條約的名字,就如同「達文西密碼」一書沒有虛構別的畫,而是以大家熟知的「蒙娜麗莎的微笑」為故事的中心,這才是高明之處。

    結論
    綜合上述,編輯人員可以多培養喜歡寫作或想寫作的新人作家,或給新的題目、不同角度、寫作方式的挑戰,讓作者有新的創意產生,那麼再枯燥的主題,也可有新鮮的寫法。
    所以,現在何妨想想,數學、理化等教科書,可否用小說方式來寫?或者要引導讀者認識環保議題、政治議題、甚至國內各種建設,能不能也以人物為中心,寫出一個激勵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