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教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教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02/12

25年內人類的馬爾薩斯災難

馬爾薩斯的思想很大程度是對他的父親及其朋友們(如盧梭 )的樂觀思想的反動。 他的一些文章也是對孔賽伯爵的回應。他的一些文章也是對孔賽伯爵的回應。 在1798年發表的《人口學原理》中,馬爾薩斯作出一個著名的預言:人口增長超越食物供應,會導致人均佔有食物的減少。在1798年發表的《人口學原理》中,馬爾薩斯作出一個著名的預言:人口增長超越食物供應,會導致人均佔有食物的減少。

clip_image001

人口學原理的基本思想是:如沒有限制,人口是呈指數速率(即:2,4,8,16,32,64,128等)增長,而食物供應呈線性速率(即:1,2 ,3,4,5,6,7等)增長。 注意:馬爾薩斯使用的相對應術語是幾何算術 。注意:馬爾薩斯使用的相對應術語是幾何算術

只有自然原因(事故和衰老),災難( 戰爭 , 瘟疫 ,及各類饑荒 ),道德限制和罪惡(馬爾薩斯所指包括殺嬰,謀殺, 節育和同性戀 )能夠限制人口的過度增長。只有自然原因(事故和衰老),災難( 戰爭 , 瘟疫 ,及各類飢荒 ),道德限制和罪惡(馬爾薩斯所指包括殺嬰,謀殺, 節育和同性戀 )能夠限制人口的過度增長 。參見馬爾薩斯災難 。

最明顯證據就是近年人口指數成長的噴出現象所產生之物資需要大幅成長, 而物資供應成長是線性速率 5%, 4.5%, 4.5%, 人口是呈指數速率如右圖,所以週期性災難是必然的結果。右下圖更說明這人口指數噴出如同股票噴出類似般行情,難道人類都是循著自然率而毀滅嗎?

馬爾薩斯自己注意到許多人誤用他的理論,痛苦地闡明他沒有僅僅預測未來的大災難。 他辯解道,“……週期性災難持續存在的原因自人類有史以來就已經存在,目前仍然存在,並且將來會繼續存在,除非我們的大自然的物理結構發生決定性的變化。”因此,馬爾薩斯認為他的《人口學原理》是對人類過去和目前狀況的解釋,以及對我們未來的預測。他辯解道,“……週期性災難持續存在的原因自人類有史以來就已經存在,目前仍然存在,並且將來會繼續存在,除非我們的大自然的物理結構發生決定性的變化。”因此,馬爾薩斯認為他的《人口學原理》是對人類過去和目前狀況的解釋,以及對我們未來的預測。

馬爾薩斯的《1798論文》表達了以下八個主要觀點:

  1. 人口數量嚴重受限於生存手段人口數量嚴重受限於生存手段
  2. 當生存手段增加後,人口也相應增加當生存手段增加後,人口也相應增加
  3. 人口壓力刺激生產增長人口壓力刺激生產增長
  4. 生產增長反過來也刺激人口增長生產增長反過來也刺激人口增長
  5. 從長遠來看,生產增長不能與人口的增長潛力保持同步,人口數量與供養能力之間必將出現巨大裂痕從長遠來看,生產增長不能與人口的增長潛力保持同步,人口數量與供養能力之間必將出現巨大裂痕
  6. 性、勞動和子女等影響人口和生產力的諸多因素由個人的收支決定所影響性、勞動和子女等影響人口和生產力的諸多因素由個人的收支決定所影響
  7. clip_image003
  8. 當人口增長超過供養能力時,正面的抑制因素會發揮作用當人口增長超過供養能力時,正面的抑制因素會發揮作用
  9. 這些抑制因素的本質將對生物社會系統的其他部分產生影響這些抑制因素的本質將對生物社會系統的其他部分產生影響

資料來源:http://goooqle-money.blogspot.com/2008/04/25-1798-1798-248163264128-12-34567-5-4.html

2012/01/22

除夕的由來介紹

一、傳說故事

年獸是隻可怕的動物,牠都在歲末的時候出來吃人,所以全家團聚吃頓豐盛的晚餐,等待死期,後來沒被年獸吃掉,而且發現年獸怕紅色,所以以後都在家門口貼紅紙,避年獸,才演變成過年的習俗。 十二月三十或二十九是一年最後一天,俗稱過年,是一年最重要的節日。在農耕的社會與作物的收穫有關,在殷墟甲骨文上,「年」字亦可能解釋為「收穫」,說文解字中解釋為「穀熟」,所以古代過年與今日原住民的豐年祭相似,表示一年的結束並慶祝作物的豐收,神人同樂,另一方面,祭祀神靈,感謝其護佑,並祈求來年好運。

二、相關習俗

農業社會的過年是一段很長的時間,俗稱「入年關」是大致上從十二月廿四日開始至正月初五。

(一)送神(農曆十二月廿四日)

原來這天所送的是地界眾神,所準備祭品較豐富,有茶果牲禮,後來俗傳送「灶君」,因此人們準備甜點,一早將司管人間的灶神送回天上,向玉皇大帝報告各家各戶的善惡,等到初四才接神。為了能多放幾天沒「神」監視的日子,通常「送神早,接神遲」而且希望駐在家裡的神能多說幾句好話,所以都用甜料(以麥芽糖、湯圓甜為祭品)「吃甜甜,說好話」來祭拜,並在神像兩旁貼「好話傳上天,壞話丟一邊」。送神之後就準備過年,所以有「廿四送神,廿五挽面」,接著廿六日就舉行大掃除,俗稱「拂塵」,將家內刷洗一新,意味著除去舊年的一切晦氣。此時各種服務業,像:理髮、美容、計程車等,都會開始增家服務費(漲價),一般民眾也會同意隨俗多給一些錢,因為這些人終年辛勞,可沒有年終獎金啊!近年來消費意識投頭,通常只在除夕前二、三天才准許有「加價」的行為。送神之後也開始賣春聯和過年可用的吉祥裝飾品,時代越進步,飾品也多以塑膠為多,不過「花市」的各式各樣應景的「金棗樹」、「金桔樹」等也都粉墨登場,準備到各家增添喜氣。

(二)蒸糕(吹粿)

通常十二月廿五日、廿六日開始蒸年糕,傳統口味有甜、鹹,有以下幾種:
1.甜粿(甜年糕):
甜的年糕一定要有,因為「吃甜甜,好過年」。甜粿是用糯米做的,吃年糕有「年年高」、「步步高升」的含義。
2.菜頭粿(蘿蔔糕)
蘿蔔糕就是菜頭粿,因為「菜頭粿,好彩頭」,而「菜頭」是當季最盛產的蔬菜,最符合經濟效益。菜頭粿是用再來米和蘿蔔一起蒸熟。
3.發粿(糕):
因為它的形狀像一朵花,而且發糕有「發財」的意思,因此有「發粿發財」一說,發糕以前會加紅朱膏(紅色色素)是為了和春節的紅春聯的 紅相互輝映討吉利,但是現在人為了不吃太多色素,大都不使用色素了!
4.芋粿、包仔粿:
芋粿是用芋頭加糯米做成的糕點,具有「護(芋)護(芋)孫」的意思;
而包仔粿則有「鹹的包金,甜的包銀」的吉祥意義,它也是糯米的製品。

(三)辦年貨

包括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一應俱全,因為農業社會常常都是初五以後才開張營業,所以要儲存較多的食物,大過年的才不會食物匱乏;而近年來,工商業發達,大家過年的氣氛較淡,大年初一超級市場就開張營業,所以就不必準備許多食物,而且加上營養觀念的開放,食物新鮮才能吃得營養又健康。

(四)除夕

1.拜天公:
除夕當天一早,備好鮮花、素果祭拜玉皇大帝,感謝一年來庇佑,祈禱來年順利、平安。
2.辭歲:
除夕當日午後,各家張燈結綵,每家備牲醴、菜碗、粿類祭祀祖先和神明,供品中一定會有發粿和年糕,表示年年高、步步高,事業發達。還有飯上插春花,稱為「春飯」,春和「剩」諧音,表示「富裕」,另外加一碗「長年菜」,這些供品都有吉祥的意義。通常對除夕當天下午祭祀吉祥的意義。通常對除夕當天下午祭祀祖先的儀式稱做「辭年」或「辭 」。
歲除夕祭祖是民間大祭,有宗祠的要開宗祠。祭祀前的門聯、門神、桃符均已煥然一新,並要點大紅色蠟燭,全家按長幼順序拈香。除夕的祭祀是感謝神明和祖先一年來的庇佑並求來年多福。
3.貼春聯:
春聯相傳是由桃符演變而來,而桃符則是用桃木板在上面畫上門神的圖案,後來則用紙畫門神,也有貼上吉祥圖案的年畫。年畫通常在大陸地區較盛行,較負盛名的是楊柳青年畫。春聯是一種結合文學與書法的民間藝術,家家戶戶在門楣上貼各種適合自家的春聯,從春聯可以看出主人是經商、務農或書香門第等,如:
「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三羊開泰,五福臨門」
「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春風春雨春常在,宜室宜家宜放懷」
除了長長的春聯,小型的紅紙條寫著各各樣的吉祥話,也貼滿家裡各個角落,因位置不同內容也各異如下。
神桌--「春」、「福」
大門--「大家恭喜」、「恭喜發財」、「招財進寶」、
米缸--「滿」、「五穀豐收」
廚房--「山珍海味」
豬圈、雞舍--「六畜興旺」
商店--「日日見財」、「財源廣進」
4.圍爐:年夜飯
祭祀神靈之後,一家大小圍坐一桌吃年夜飯,俗稱「圍爐」。古人席地而坐,圍著爐子吃飯,有桌子之後,將爐子放在桌下,不忘古人圍爐的習俗,並在爐的四周攤舖制錢,象徵財旺。圍爐時所備的菜也都有吉祥意義,如菜頭取意好彩頭,長年菜取意長壽。魚圓、肉圓和蝦圓取意三元及第,魚取意年年有餘,吃的時候越慢越好,取意長久,菜中唯獨魚不能吃完,要留下才有剩餘。
5.壓歲錢:
圍爐之後,長輩分壓歲錢,將爐周所攤的制錢或另用紅線穿的銅錢一百個( 取其長命百歲 )作為壓歲錢,現在則以紅紙包紙錢,俗稱「紅包」。
6.守歲:
就是「守長壽歲」,分過壓歲錢後,一家人圍坐爐邊,歡談達旦,稱做守歲。民間認為守歲具有為父母祈壽的效用,替父母守住長壽,祈求閤家平安,是孝道的表現。守歲到午夜十二時後,大家放爆竹迎接新年。

三、相關語言


(一)語詞
圍爐、甜粿過年、發粿發財、菜頭粿(蘿蔔糕)好彩頭、長年菜、魚(年年有餘)、食雞起(齊)家、貼春聯、春、福、山珍海味、廿九暝(或三十暝)、放炮仔
(二)語句
1.古早人廿五、廿六九炊粿,準備過年。
2.古早一個過年,就準備很多天的菜,現在初一就能買菜。
3.台北的迪化街從十二月初一起,就不打烊(關門)
4.古早過年家家戶戶圍爐團圓。
5.三十(廿九)暝,家家戶戶圍爐團圓。
6.過年吃的東西都有好吉兆的意思。
7.吃菜頭粿好彩頭,吃發粿發傢伙(財)。
8.(包仔粿)甜的包金,鹹的包銀。
9.新年頭舊年尾。
10.欠錢沒欠過年。
(三)歌謠:正月正
正月正,新娘不出廳。
二月二,穿棕簑,拜土地。
三月三,桃仔李仔雙頭擔。
四月四,桃仔來,李仔去。
五月五,西瓜排到滿車路。
六月六,仙草水,米苔目。
七月七,龍眼烏,石榴擘。
八月八,牽豆藤,挽豆莢。
九月九,風吹滿天哮。
十月十,冬瓜糖霜落餞盒。
十一月十一,家家人搓圓仔。
十二月十二,炊粿過新年。

(四)說四句仔

四句仔(聯)是一種傳統的鄉土文學,尤其用在新年或喜事的時候。它是一種七言絕句的形式,以前的人以會說四句仔為榮,現在已逐漸失傳,實在可惜,它是一種優美的駢文,希望小朋友能說一兩句。例如:
新年新春萬事通 家家戶戶滿廳堂 迎新棄舊人豪爽 百子千孫人興旺
炮聲連響響連天 士農工商過新年 恭祝家家大發展 男女老幼齊康健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 恭喜囝仔不流鼻 老人健康吃百二 夫人有喜生雙生
閤家平安全家福 富貴長春祝康樂 子孫在情文學博 名聲遠播大家族
恭喜大家過新年 鼓樂喧嘩震動天 迎新棄舊景氣變 榮華富貴萬萬年
街頭巷尾鬧采采 還有舞龍和舞獅 祝福新春好頭彩 福祿壽生由天來
鼓吹八音鬧哄哄 祝賀新年景氣好 男女老少幼滿街 逍遙在在樂陶陶
一祝軍中阿兵哥 不論四海或五湖 護國衛民保山河 同心協力護國土
二祝耕農做田人 五穀豐收好年冬 安居樂業天賜送 新春快樂四季紅
三祝開車的司機 新春出車大順利 待人接物真和氣 日日豐收大賺錢
四祝辦公公務員 新年計畫真齊全 同事相處真緣滿 長官格拔職位高
五祝未婚小姐人 新年一身新東東 月老姻緣來相送 祝賀新年配好尪
六祝做裳裁縫師 新年新春好頭彩 花樣新款好體態 生意興旺笑哈哈
炮聲迎新將舊除 大人囝仔笑瞇瞇 新年萬事皆如意 閤家團圓福透天
卜吉連響響不停 親朋戚友相拜年 四時皆春好景氣 萬事亨通大吉利
恭喜大家過新年 炮聲響動震比天 大家賀春迎新年 快樂逍遙小神仙
風調雨順百花開 萬眾同心好頭彩 薄海騰歡福開泰 名震九州全世界
恭喜恭喜再恭喜 恭喜朋友兄和姐 萬象更新好景氣 祝福大家得財利
恭喜大家過新年 祝福太太生龍兒 萬事騰祥好景氣 遞蔭父母萬萬年
春滿乾坤福滿堂 財源利祿四海通 士農工商大興旺 討海滿載船順風
炮聲鼓樂賀新春 萬祝同樂好年旬 千朝瑞氣好福運 一門春色樂天倫
新春天氣更晴朗 街頭巷尾鬧哄哄 除魔去邪財興旺 閤家平安四季紅
恭賀新年好年運 國泰平安好利潤 百官行業年年順 點燈結彩迎新春
萬象更新騰瑞氣 家家戶戶迎新年 出外求財大吉利 福祿壽生吃百二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 新春元旦好日子 老老幼幼過新年 萬象更新大吉利
寶島財源達三江 瑞氣萬里大地送 安居樂業民安康 恭喜賀喜您眾人
農家做園做田人 五穀豐收好年冬 蘆筍草菇出外港 大豬出寮好幾遍
新正卜吉祝壽拜 街頭巷尾鬧蒼蒼 討海抓魚好出港 農家耕作好收冬
春風送暖金滿堂 祝福新春萬事興 鑼聲鼓樂吉和慶 六畜興旺人添丁
新年新春喜洋洋 青年發揮智仁勇 扶弱濟窮壽無疆 四時開泰各自強
恭祝新春天賜福 紅男綠女皆快樂 興工大吉好耕作 萬事亨通大家做
卜吉連響響不停 家家結彩和點燈 光輝普照好佳境 才子出眾代代興
閤家平安全家福 富貴長春祝康樂 子孫在情文學博 名聲遠播大家族
鑼聲鼓樂響連天 歡歡喜喜過新年 士農工商大發展 豐妻蔭子萬萬年
(資料來源:http://www.cssh.tpc.edu.tw/newyear/page0.htm

2012/01/16

臺師大Eco校園小組 打造寓教於樂自然體驗營

圖

圖

圖

【校園記者地理102賴祉維報導】臺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學生自組Eco校園小組,於12月舉辦4場自然體驗營,讓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小朋友輕鬆學習,靜下心觀察周遭人事物,帶領他們走進自然、享受自然。

  在民國百年最後一天,臺師大環教所學生選擇和身心障礙小朋友一起度過,透過體驗增加對自然的驚奇感,並搭配動手操作學習方式,設計「再生紙製造」課程,營隊中更有特教系學生在旁協助,教導小朋友與家長合作完成環保紙張。

  「ECO」分別表示「Education(教育)」、「Connection(連結)」與「Opportunity(機會) 」,充分傳達小組的成立宗旨。活動首先由輔導員帶領小朋友寫下「全方位價值契約」,訂定本日行為約束及目標,學習對自我負責的態度,在介紹再生紙製作過程後,一群小朋友帶著滿腔熱血來到人工生態濕地,找尋喜歡的落葉及花草,替作品加上小點綴。

  負責課程講解的環教所學生周邑駿仔細叮嚀每一個步驟:「小朋友剛剛都有撿很多葉子,等下我們就可以把它鑲在再生紙上,乾掉之後就像一張小卡片,做再生紙的原料就是生活中不要的紙張,回收再加工一下就會變成環保的再生紙。」

  Eco小組成員表示,先前幾次活動廣受小朋友及家長喜愛,例如「聲音地圖」讓學員觀察自然中各種聲音,將抽象化為具體畫作,也透過曚眼摸樹活動,讓小朋友靜下心體驗自然之美;「小青蛙要回家」則設計闖關遊戲,讓一隻隻小青蛙提防天敵,學會注意自身安全。

  這次創作體驗活動教導小朋友紙的來源,以及回收紙的製作方式,除了學會使用簡單器具製作手工紙,更在製作過程中更知道紙張得來不易,學會珍惜與愛護自然資源,在2011最後一日,與大哥哥、大姐姐及家長留下難忘經驗。